作者:Chaos Labs创始人;翻译:金色财经xiaozou上周五DeFi领域可能遭遇了最严重的黑天鹅事件之一。理论上,中心化交易所和永续合约去中心化交易所爆仓金额超过190亿美元,实际数字可能更高。令人惊讶的是链上借贷市场基本未受影响,但表象是可能具有误导...
作者:Chaos Labs创始人;翻译:金色财经xiaozou
上周五DeFi领域可能遭遇了最严重的黑天鹅事件之一。理论上,中心化交易所和永续合约去中心化交易所爆仓金额超过190亿美元,实际数字可能更高。令人惊讶的是链上借贷市场基本未受影响,但表象是可能具有误导性的。
市场出现剧烈错位:以币安为例,PAXG价格跌至3600美元。
Coinbase上EURC的价格为1.085美元。
币安上USDE跌至0.65美元。
然而若当时价差持续存在,价格影响便会蔓延至去中心化交易所和借贷市场,导致流动性枯竭并引发连环清算,其速度将远超系统承受能力。仅Aave平台就有48亿美元头寸面临风险,潜在清算罚金高达1.8亿美元。倘若这些清算被执行,资产将在稳定机制启动前归零。
我们能够规避这种后果,得益于风险管理层面的审慎设计决策。其中关键举措是坚持将USDe与USDT按1:1定价(在此也向LlamaRisk团队致意!)。
传统价格预言机只是真正预言机应有的苍白缩影。它们聚合二级市场的报价,并假设这些订单簿反映公允价值。这种假设对于高流动性的同质化资产有效,但对于如今主导DeFi的新型资产支持代币和机制依赖型代币并不适用。
对于以下类型的代币:
USDe
流动性再质押代币(LRTs)
本金代币(PTs)
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RWAs)
其价值取决于底层流动性、储备金构成和赎回机制。将所有代币视为同质化资产,无异于忽略这些决定其真实经济价值的嵌入式依赖关系和赎回路径。
真正的预言机必须深入本质。它需要整合每个结构层——储备金、交易对手方、赎回逻辑、协议逻辑及依赖关系,才能生成具有风险感知的价值衡量标准。否则,你不是在给资产定价,而是在给波动性报价。
这正是价格预言机、储备证明预言机与风险预言机的交叉融合。它们并非独立系统,而是在同一框架中相互依存。
对于资产支持型代币而言,其价值不能仅由价格预言机定义。它诞生于市场定价与已验证储备的结合,是市场观测数据与可证明存在性之间互动的产物。价格预言机浮现在外部市场信号表层,反映二级市场行为。
储备证明预言机将这些信号锚定于可验证的抵押资产,确认赋予代币价值意义的经济背书。
风险预言机则对二者进行情境化解析,根据资产结构、流动性及与其他风险敞口的关联度,最终判定该资产在特定系统中的实际价值。
换言之,脱离证明的价格只是投机,缺乏情境的证明无异于静态数据。
DeFi领域的真实估值取决于三个层级的实时协同运作:市场定价、资产背书和风险计量。
储备证明预言机固然是进步,但我们距离终局仍很遥远。目前既无证明频率标准,亦缺乏深度规范。每两个证明之间的空白期,都是依靠假设而非验证来推定偿付能力的盲区。理想状态应是实现持续实时的证明,使储备金可动态观测并随条件变化更新。我们正朝此方向迈进,但尚未抵达终点。
在精密复杂的DeFi世界中,预言机应是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风险计量工具,而非普适的真理机器。借贷市场未必要与永续合约交易所使用相同的预言机。每个系统都需明确自身准备内化何种波动,又愿意将哪些风险传导至下游。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定价稳定性的背后,总是将波动性转移至他处。关键问题在于由谁、在何时吸收这些风险。
对优先考虑储户安全的借贷系统而言,硬编码的1:1平价可能是合理权衡,但这并非放诸四海皆准的最优解或终极方案。
底层资产净值(NAV)风险不会消失,只会发生转移。优秀的风险设计应使这种转移过程变得明确、透明并予以合理定价。
若你身为发行代币化RWA、稳定币或货币市场工具的资产发行人,必须建立储备证明体系,并与预言机协作提供PoR预言机。若无此保障,借贷市场、永续合约DEX及金库管理等整合方就如同在向你的偿付能力假设盲目授信。
若你身为整合方:
交易所
借贷协议
金库管理人
则需直接与资产发行人及风险合作伙伴协同,深入理解每种资产的结构、赎回逻辑及储备机制。否则,本应在协议层面管理的风险将转由你的用户承担。
昨日对DeFi而言本可能“更糟糕”。
我们正在构建堪比传统金融规模的系统,却尚未建立相应的自律规范。金融基础设施的真正进步不源于速度,而来自精确性、透明度与共享标准。每个预言机、资产与市场设计都是一系列权衡的集合。
DeFi的下一阶段将属于那些及早认清这一本质并以严谨态度进行开发建设的团队——并非行动最快者,而是方向最正确者。